TRUST ME! YOU CAN MAKE IT!

Archive for 十月 2007

今天是萬聖節耶!!雖然我對這節沒有什麼特殊情感,但突然間想到,去年的今天我是在日本悠閒的度假耶!!雖然今年出國度假的機會很渺茫,只好看看照片乾過癮

這是在惠比壽的路上,突然間來了一群幼稚園的小鬼要糖吃,超可愛的啦

vincent & tony
這是在日本的朋友 Vincent & Tony

超好吃的
然後晚上去吃壽喜燒,這肉也太好吃了

看著看著又想出國了~~~


整整八年未出專輯的陳冠蒨,新專輯〔欲言又止〕為這死氣沉沉的國語唱片市場帶來很大的驚喜~~八年的長時間等待是很值得,〔欲言又止〕在音樂的製作上可屬高水準之作品。久久未發片的創作樂手,最常犯的毛病就是企圖在新專輯紀錄這段時間的音樂變化與進步,因此容易風格夾雜,過於賣弄技巧的詬病。好在陳冠蒨並沒有陷入這樣的迷思,帶來一張有點jazz、groove清新十足的一張專輯。

我覺得這張專輯從包裝到專輯創作、編曲、錄音上面,都無可挑剔,音樂上不刻意賣弄技巧,更顯出陳的音樂功力與品味,因此這張專輯一面市就受到許多音樂人的推崇,如林強就將這張專輯選年度十大專輯。〔欲言又止〕的面市並沒有在媒體上受到太大的注意,連網路上可以找到他的訊息少之又少,這麼一張打動人心的專輯實在不該就這樣被人淡忘,強力的推薦給大家!!

後記
這文章雖說八年未發片,其實這片是2002年發的,所以距今五年了,這五年來我三不五時的還會拿出來聽這張專輯,有了ipod之後,他幾乎是長存在我的ipod裡頭,尤其秋天來了,總覺得非常適合聆聽這張專輯的季節。

當時對於這張專輯的設計,非常喜歡,這幾年來我竟然也認識了設計這張專輯前輩呆呆,我還記得我是在DJ Krush表演的場合認識的,後來也常常聊著跟設計相關的話題,能認識這樣的前輩,真是無比開心!

今天就來個Youtube搞笑全集好了
這是現在有點夯的白濫廣告
請先看原版

Baldness

Posted on: 30 十月, 2007

Grace傳來的,笑死我了,拍的實在太好了,鼓掌鼓掌

Death Proof
差點錯過了Death Proof這部電影,昆丁塔倫提諾一直是我很欣賞的導演,從pulp fiction(黑色追緝令)到近期的Kill Bill(追殺比爾),他獨樹一格的拍攝手法總是讓人拍案叫絕,但有時也可能變成票房毒藥,而Death Proof就是一例,全美上映聽說票房奇慘,所以要在台上映幾乎更是渺茫。

Death Proof只能算是半部電影,昆丁塔倫提諾找來好友[Sin City萬惡城市]的導演Robert Rodriguez羅勃羅里葛茲分別各拍一部電影,然後以[Grindhouse]為名上映。主要的目的營造出B級電影的氛圍,而這兩位大導演剛好也是B級電影的擁護者。想當初Robert Rodriguez導的[惡夜追殺令 From Dusk till Dawn ],無厘頭的劇情,加上當時還算年輕的昆丁塔倫提諾演出,真是讓人爽快,所以能看到這兩位導演再度合作,就讓我非看這電影不可,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,我終於看到這部電影。


若說pulp fiction(黑色追緝令)是一部向吳宇森等眾家香港導演致敬的電影;那Kill Bill(追殺比爾)就是跟邵氏時期的武打港片致敬的電影,那麼Death Proof呢?我說他是向真槍實彈的特技演員們致敬的電影,特技也是常見於港片的元素之一,也因此雖然這部延續著B級電影的特色 – 恐怖、暴力跟血腥,但後半段幾乎宛如再歌誦這些特技演員的偉大。

但不同於以往的,甚至有點不同於B級電影的形式,Death Proof的對白實在多的嚇人,我還記得第一次看的時候還沒有字幕,然後一連串的對白,可真是考倒人了。Death Proof再劇情上並沒有很懸疑的劇情,暴力跟血腥也不如以往的誇張,昆丁塔倫提諾用獨具的創意來呈現另外一種恐怖與血腥,把殺人的工具改成美式的肌肉跑車,利用一連串的輕鬆對話,再突如其來的暴力,來達到恐怖片的效果。而令我驚訝的是,看似大男人的昆丁塔倫提諾,竟然可以這麼細膩的處理女孩間的私密對話,也因為這部充滿了女孩間的私密對話,讓整片看起來對白多的嚇人。

按照慣例的,昆丁塔倫提諾的電影一定會有各令人激賞的演員,這次找來寇特羅素(Kurt Russell)大搞變態殺人魔,一反寇特羅素的形象,卻演的令人鼓手叫好,尤其看似凶狠的殺人魔在求饒的那一幕,演的真是經典。

Death Proof做了很多效果來呈現B級電影的特色,例如刮片,整片不時有許多雜訊,甚至黑白或跳格。另外B級電影院在片與片中間,通常會放些預告昆丁塔倫提諾與羅勃羅里葛茲也很忠實的弄了一些"假的"預告片,也可說精采萬分。

雖然票房奇慘,我想可能是大家太寄望於Kill Bill的形式再複製吧,但這不是昆丁塔倫提諾的風格,但Death Proof至少維持了昆丁塔倫提諾獨有的酷勁,而且有別於一般電影的拍攝視角、視覺風格與語彙方式,都是值得推薦的好電影,香港聽說會發這部電影,可以google搜尋一下囉。

Grindhouse
http://www.grindhousemovie.net/

Death Proof預告

Grindhouse的假預告

到底是怎麼樣的雜誌,必須要如此大聲疾呼的證明自己是一本道道地地的雜誌,甚至取名叫做"This is a Magazine",來自義大利的線上雜誌為了證明非一般的網站,而是來自雜誌的純正血統,於是取名作"This is a Magazine"。與UPstairz同年誕生的"This is a Magazine",是由設計師Andy Simionato與Karen Ann Donnachie於2002年5月創辦,集合全球設計創意人才,以設計與時尚為主題。之所以號稱為雜誌在於網站的編排就如同雜誌一般,在加上網路互動的特性,讓讀者虛擬翻閱雜誌的感覺,但也因為互動的關係,在許多設計上也擺脫傳統雜誌的限制,讓讀者有全新的閱讀感受。

但是依舊本性難移,"This is a Magazine"還是擺脫不了傳統雜誌的誘惑,把每期的內容集結成為冊販售,完完整整的收錄的每一期的內容。但由於網站是免費觀看的,這下要讀者掏錢購買,在印刷上當然不可馬虎,用了超大開本、九種特殊的紙質與13色印刷(一般印刷為四色),,並且採全球限量發行,這樣的高質感的產物,實在很難以在相信他是本"雜誌"。假如你是位品味收藏家,這倒是非常值得收藏的一本會增質的雜誌,至於窮學生還是上網看看吧!!(Issa)
This is a Magazine
http://www.thisisamagazine.com

後記
這是2004年2月的文章,近期我將以往的文章慢慢補回到自己的blog裡面,順便為這些網站更新最新動態。This is a Magazine和自己所創的UPstairz屬於同期的網路雜誌,可見當時網路雜誌很興盛,後來blog的興盛,也漸漸取代了網路雜誌,但是This is a Magazine卻依舊屹立不搖,主要的在於他們並不把他當作傳統的雜誌,甚至在blog文化崛起時,將自己的網站定位在網路多媒體實驗創作上,擺脫了之前文章所寫的,制式的雜誌翻閱方式,甚至延伸出更多的可能性與可看性,挑戰我們對於網路媒體的定義。看著This is a Magazine,也會想想,該如何重新定位UPstairz了

以"SUPER FURRY ANIMALS"專輯封面插畫而聞名的Pete Fowler ,自創了怪獸世界,繪製了一系列的模樣可愛、一點都不恐怖的 怪獸。此時腦筋動的快的日本Cube公司,隨即把角色立體化, 塑造成類似當紅KUBRICK造型般的小玩具,供收藏家收藏。

這系列名為"World of Monsterism",目前已經發行到第二代,每 一代共12款,外加一款神秘款。"World of Monsterism"為大小約7 立方公分的軟膠玩具,產品包裝上並不透露裡面的款式,增加購買的趣味。不同於KUBRICK再造型上的限制,"World of Monsterism"完整的將Pete Fowler那天馬行空的想法呈現出來,每 款都是極具收藏價值。
另外,目前流行的公仔(Figures),當然不可能放過,日本Cube也 發行了20立方公分大小的怪獸公仔,共三款,但價錢也馬上貴上 10倍,我想收藏家還是會乖乖的掏錢購買的。

相關網站 http://www.monsterism.net/

這篇也是2003/6月的UPstairz刊登的文章,那時真是愛死Pete Fowler了,而Pixie也在去年邀請他來台灣做展覽,只是現在的我,似乎對於這種可愛的卡通風興趣缺缺了吧

NEO2

Posted on: 28 十月, 2007

大膽色彩、稀奇古怪的設計風格,來自於西班牙時尚雜誌「NEO2」,就是這麼一本不尋常的流行雙月刊。不同於一般的時尚雜誌編排,「NEO2」添加了濃厚的設計元素 ,利用大膽跳躍的顏色,趣味搞怪的攝影作品,獨特美學的編排方式,常常讓人不知是在欣賞一本設計書還是時尚雜誌?因此也增加雜誌的收藏價值。

「NEO2」在流行資訊的報導上,並不崇尚名牌,而是大量的介紹西班牙本土街頭文化,從食衣住行、音樂與電影等生活個層面,都有一定份量的報導,也因為這些當地獨特的流行藝術, 使的「NEO2」別具風格。 另外攝影也是一大特色,每期的服裝攝影,都有著強烈的「NEO2」風格,有點搞笑,有點情色,把「NEO2」別具風格的穿著理念表達的淋漓盡致!流行雜誌的廣告通常也是一賣點,不同於Vogue這類國際性的雜誌。「NEO2」西班牙廣告別具特色,也值得廣告人瞧一瞧。

本篇文章是我寫於2003/6的UPstairz上,年代有點久遠了,NEO2這本雙月刊雜誌也改成月刊雜誌,我個人覺得改成月刊的 Neo2似乎沒有這麼精采了,以往每期幾乎是全新設計,如同UPstairz當時一樣,月刊形式就比較制式,這樣的做法可以省事許多,也可以準時出刊,但就少了那麼一點點令人激動的創意囉

NEO2
http://www.neo2.es/

Scotland

Posted on: 27 十月, 2007

scotland
Client:British Council
Year:2003

這場Party是英國文化協會主辦,本來英國方面接洽,希望我能去英國進行ㄧ場VJ,用台灣的角度看英國,而他們請英國的VJ用英國的角度看台灣,有點像是交換學生的感覺。可惜因為時間不夠而作罷。後來很巧合的,他們請Partyroom幫他們找設計師設計flyer時,又找上我,也算是種緣份吧。

這場Party 的VJ,是英國知名的設計工作ISO的兩位老闆,演出也十分精彩,但無奈當時 VJ文化還不盛行,沒啥人注意道這兩位VJ其實是響叮噹的設計師。

有興趣可以看看ISO的網佔
http://www.isodesign.co.uk/




關於issa:
平面設計師。來自台北的新晉設計力量,作品常見於各媒體。早期設計全台多家夜店平面,作品含跨Luxy、Plush、room18等知名夜店,深受潮流市場注目。並擔任五月天世界巡迴演唱會視覺投影設計,近期更受邀SK-II瓶身設計而大獲好評。

目前擔任UPstairz樓上設計公司設計總監、Pizza Cut Five品牌設計總監。
十月 2007
1234567
891011121314
15161718192021
22232425262728
293031  

Blog Stats

  • 14,587 hits